The 2nd Sino-American Symposium on 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When:
- Friday, October 21, 2016 9:00 am - Saturday, October 22, 2016 6:00 pm
- Where: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enter in Beijing
20th floor, Culture Plaza
No. 59A Zhong Guan 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72 - Description:
-
2015年10月“首届“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研讨会”成功举办,其轻松的形式和实用性的内容得到了参会者的充分肯定。时隔一年,“第二届中美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研讨会暨首届胃肠道病理讲习班”于2016年10月21-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再次圆满举行。
本次会议议题主要围绕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展开讨论,以期促进病理及临床医师对病理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了解,规范病理医师对炎症性肠病标本的病理诊断,加强临床、病理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是病理医生常常面临的难题,这在很多黏膜活检的病理报告中体现尤为明显, 例如“黏膜慢性炎”这样的结论,其对临床诊疗帮助甚微。提高病理医生对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认识及加强对各种病因的病理表现的鉴别,是改进我们病理报告质量的关键。
此次研讨会主题继续延续炎症性肠病(IBD),但IBD的正确诊断必须以鉴别和排除其他慢性肠炎为前提。因此,本次会议所讨论专题除了IBD及其相关肿瘤的病理特征,也包括其他病因导致的肠炎。另外,对IBD在中国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的了解也是病理医生签发具有临床价值的病理报告的关键。本次会议主讲的病理和临床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知名学术带头人,同时又是接地气的临床诊疗的直接参与者。同时,考虑到消化病理同行们相聚的机会难得,会议特安排一天“消化病理讲习”内容,给了参会的病理医生一份“厚礼”。
220名中国临床和病理同行从全国各地集聚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再次享受了一场难得的IBD学术盛宴。第二届盛会仍由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病理系肖书渊教授筹划,在成功举办第一届会议的基础上,他对项目申请、联系专家、安排日程、会务组织等,倾注了大量心血,是研讨会暨讲习班顺利举行的不二功臣。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的消化科沈博教授、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病理、免疫及检验医学系教授及消化病理学专家刘秀丽教授,再次受邀从大洋彼岸前来与会,他们精心准备了精彩内容详实的讲授,分享了各自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大会还邀请了中美两国多名IBD领域的知名临床及病理专家,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前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病理科前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系主任陈杰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资深专家,全国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吴小平教授、美国凯斯大学病理科辛伟副教授等。原本计划发言的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全国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钱家鸣教授因临时缘故无法出席,由杨红副教授与参会者分享该团队最新研究进展。与会中外医学专家的报告和讲解深入浅出,病例分享及讨论内容十分精彩,参会观众不住赞叹收获颇丰。本次会议的中方参办单位北京大学病理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部及中南医院为会议的组织贡献了大量宝贵人力和智力资源,没有以上单位,特别是北大病理中心石雪迎主任医师(副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周炜洵副主任医师在会前所做的大量工作,会议将无法顺利举行。会议还得到了炎症性肠病基金(CCF)、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及深圳康哲药业有限公司和的大力支持,谨表示衷心感谢。
主办单位: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筹)
参办单位:
北京大学病理中心
北京协和医院
武汉大学病理中心
炎症性肠病基金(CCCF)
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暨UCHICAGO(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会议日程安排及内容
10月21日
8:30-17:00 消化病理学习班开幕 肖书渊、冯珠娣
8:30-9:15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评估 陈杰
9:15-10:00 胃肠道粘膜异型增生与早癌:病理诊断与临床意义 肖书渊
10:00-10:45 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的规范处理与病理评估 刘秀丽
10:45-11:00 茶歇
11:00-11:45 锯齿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意义 周炜洵
11:45-13:00 午餐
13:00-13:45 阑尾黏液性肿瘤 石雪迎
13:45-14:30 消化道肿瘤的分子病理评估 刘秀丽
14:30-15:15 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的病理评估:日本经验 金木兰
15:15-15:30 茶歇
15:30-16:15 乳糜泻的病理与鉴别诊断 肖书渊
16:15-17:00 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 辛伟
19:00-22:00 杨森疑难病例讨论会 (疑难病例现场读片)
10月22日
8:30-8:40 会议开幕 肖书渊 周炜洵
8:40-9:15 中国IBD流行病学及诊疗进展 钱家鸣/杨红
9:15-9:50 IBD临床与病理之交接点 肖书渊
9:50-10:25 临床表现上“模仿” IBD的疾病 沈博
10:25-11:00 IBD相关异型增生和癌 刘秀丽 石雪迎
11:00-11:15 茶歇
11:15-11:50 粘膜活检:临床对病理的要求 吴小平
11:50-13:30 午餐/讨论
(周六 下午) 康哲IBD鉴别诊断论坛 刘秀丽13:30-14:05 与缺血相关的肠道病变 周炜洵
14:05-14:40 小肠疾病与克罗恩 肖书渊
14:40-15:15 自身免疫性肠病及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石雪迎
15:15-15:50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姜支农
15:50-16:25 肠道淋巴瘤与IBD的关系 田素芳
16:25-16:35 茶歇
16:35-17:35 病例报告(每例15分钟)4个病例
17:35-17:45 总结 肖书渊
专家简介陈杰
前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病理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及评价中心主任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病理医师定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总编辑,北京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从医从教近4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行业基金课题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论文70余篇。获国家级、部级科研奖项多项。主编全国长学制统编病理学教材及其他医学专箸多部,在临床病理诊断方面有很高造诣。
姜支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副主任医师。中国炎症性肠病病理共识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曾在美国梅奥医院病理科学习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发表SCI收入论文十余篇。
金木兰
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病理学分会消化系统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华病理学分会胸部疾病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病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是《中华病理学杂志》等4本杂志的编委。发表SCI收录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专业特长为消化、呼吸等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并擅长“食管、胃、结直肠内窥镜微小标本早期癌”的病理诊断。
刘秀丽
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ida) 医学院病理、免疫及检验医学系教授及消化病理学专家,主要致力于IBD、IBD相关肿瘤、结直肠癌和肝脏疾病的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学术发表论文近110篇。多项原创性研究连续多年被选为USCAP年会的口头报告论文。刘教授是美国加拿大病理协会、美国病理协会、美国临床病理协会、美国消化病理协会、美国肝脏病理协会成员。、《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主编。多次参与由国际解剖病理协会和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举办的消化和肝脏病理学习班的授课,是多名医学生、住院医师及GI病理Fellow的首席研究导师。钱家鸣
北京协和消化内科主任,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中华消化杂志》(中、英文版)、《中华胰腺病学杂志》等5本杂志的副主编,医学参考报 《消化频道》的主编。
沈博
美国Lerner College of Medicine of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医学教授、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The Ed and Joey Story Endowed Chair 和IBD中心主任。 致力于IBD、结直肠手术并发症、贮袋炎、回肠贮袋疾病的药物及内窥镜治疗。在包括Science, Nat Immunol,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Gastroenterology, Gut, Am J Gastroenterol, 等在内的具有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370篇,是30多个专业期刊的特约评阅人, NIH、 CCFA, ACG、布罗德基金会的评议人,超过10个专业期刊的编委以及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咨询委员会成员。是ACG、AGA和ASGE(美国胃肠内镜学会)等协会的Fellow以及克利夫兰诊所 ACG、ASGE、AG和CCFA的委员会委员。
石雪迎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病理诊断工作近20年, 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浓厚兴趣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在本学科国内外一流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消化病理专业分会、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病理科专科委员会委员。主译专业著作1部,参编、参译5部,是《中华病理学杂志》等3本专业杂志的审稿人。
田素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医促会病理分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专业兴趣主要是淋巴造血病理和消化病理,科研方向为肿瘤免疫。
吴小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主任、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IBD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学会理事。原湖南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是《中华消化杂志》、《胃肠病学杂志》、《GUT中文版》、《JCC中文版》等10本国内外一流杂志的编委。
肖书渊
美国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医学院病理系教授,专攻消化病理。主持或参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研究项目7项,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40余篇,参编教材7本, 主编《肝脏病理学》及《胃肠道病理学》两本英文专著。是美国病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胃肠学(Gastroenterology)、外科病理学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新兴感染性疾病杂志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等多种顶级国际专业期刊特约审稿专家。
辛伟
美国凯斯大学病理科副教授,克里夫兰大学医院Attending physician. 专长:普通外科病理, 主攻消化道, 兼修软组织,妇科和泌尿病理,以及病理分子诊断学. 曾任密执安大学医院讲师 (Lecturer),纽约长岛一家公司医学副主任 (Associate Medical Director)。2005年开始在凯斯大学任教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除专长外科病理诊断之外,还拥有科研基金和实验室从事消化道和胰腺癌基础研 究, 兼任凯斯大学癌症中心动物病理主任,医院病理尸检主任,兼管住院医师招生培训工作(住院医师培训副主任)。曾任全美华人病理协会副主席,并担任CAP基金会基金审批委员会,和USCAP年会文章审阅委员会工作。辛伟博士已在SCI杂志上发表30篇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并荣获许多荣誉奖励,包括 2003和2010年获美国消化病理学会论文奖, 并荣获2004年密执安大学医院最佳住院医师奖。 辛伟博士还曾受邀在许多国际会议和美国大学作专题报告,还多次来中国各地讲课。
杨红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成员兼秘书, 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征医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参与与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周炜洵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系统学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病理学协作组等学术团体的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审稿人。以消化道病理作为发展方向,对消化道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有丰富的经验。